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带来三国兵器和游戏中是否一样的话题。首先小编他要和大家聊聊不完美的“诸葛连弩”
>>>>>>点击关注论坛获取游戏最新资讯<<<<<
>>>>>>点击关注小编获取游戏最新活动<<<<<
在中国武器的演变史上,诸葛亮的贡献不止在于改善了武器的质量——他还亲自发明武器。这种武器不仅连儿童和妇女都能操作,而且还可以像机枪一样把箭射向潮水般的敌军——以上也是《三国演义》和电子游戏对“连弩”的描述,但事实上,“连弩”并非诸葛亮的独创,他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若干改进。
连弩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就出土了原型,随后几百年,它们被运用于对匈奴的战争中,也曾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频频出现。曹丕就曾在一首诗中提到:“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其中,“百石”形容的是力道,考虑到当时一般弩的力道在四石到八石,曹丕笔下的连弩无疑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被算作攻城器械。而经过诸葛亮的改进,蜀国的连弩不仅可以被士兵携带,而且可以保证以更快的速度发射。
《三国群英传》系列中的连弩车,当然,这纯粹是游戏美工们的想象了
一般认为,诸葛亮对连弩最重要的改进,是在顶部增加了一个放箭矢的盒子,并且安装了便于上弦的拉杆: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操作者上弦时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而在发射后,盒内储存的箭会因重力自动下落,进而卡在等待上弦的位置——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操作流程很像步枪,但需要扣动扳机,耐人寻味的是,尽管经过了如此巧妙的改动,“连弩”依旧问题重重。
后人还原的、诸葛连弩工作示意图:在明代,曾有工匠还原了这种武器,但发现其发射的箭矢威力太小,只能用于民间捕盗
用现代语言解释说,所有机械设备的工作,都要受“能量守恒定律”的制约: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连弩的蓄能是通过操作者单手拉杆实现的,其力道并非传统弓弩(往往需要手脚并用操作)可比——换言之,为提高发射速度,连弩实际上牺牲了射程和威力。
通常认为,连弩的有效射程不超过30米。此外,弩箭为了能在盒子中正常下落,尾部通常不会安装有箭羽,这实际牺牲了箭的飞行稳定性。最后一个问题在于后勤上,稍作计算就会知道,假如100架连弩连续发射10分钟,消耗的弩箭将达到两万支以上——这已经超出了古人的产能。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蜀汉灭亡之后,这种武器也从记载中迅速消失。
虽然连弩的效果有限,但在西晋统一前的100年中,传统弩依旧使用广泛。目前,三国时代最完整的弩出土于湖北和四川。通过这些实物,我们也可以分辨出当年武器的真实形态。比如说湖北出土的吴国弓弩,根据复原,人们发现其重量与今天的步枪基本相等,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拥有了瞄准用的刻度,就像是今天步枪上的准星,这有助于提高射击精度。另外,考古学家也注意到,三国时期制造的弩机上大部分刻有数字、图案和文字,通过这些铭文,官吏很容易追查到质量问题的责任人。
三国时代的蜀国弩机,其保存程度之完好令人惊讶
>>>>>>点击关注论坛获取游戏最新资讯<<<<<
>>>>>>点击关注小编获取游戏最新活动<<<<<
此外,像蜀国生产的弓弩上还出现了“中作部”等字样,它们代表的都是国家管理的手工作坊,直到诸葛亮去世后,它们仍保持着极高的管理水平:通过对比各地出土的蜀国弩机部件,考古学家们发现,其尺寸都非常接近,其零件误差基本上保持在1毫米以内——这使得士兵可以轻易更换受损的零件,不仅如此,甚至可以断定,在当年,蜀国的武器作坊采用了某种类似“标准化生产”的模式,这比西方的武器制造业领先了至少1000年。
楼船、斗舰、艨艟:3世纪的“水上霸主”。曹操凭借精良的步兵与骑兵横扫北方,但随着势力不断南下,他们愈发受到河流地形的影响。也正是因此,早在南征之前,曹操便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击败孙权,统一整个中国,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在南伐之前,他便在邺城的玄武湖训练部下,同时对刘表的荆州军进行了收买和笼络——这一切最终引向了208年的赤壁之战:当时曹操的部队声势浩大,但面对孙刘联军的突袭,他们在一夜之间便溃不成军。
《三国志》游戏中的插画:赤壁之战
作为三国战役中最重要的一场,无数游戏都对赤壁之战进行了还原。在《三国志13》中,虽然水战的地位飞向次要,但在参战船只的种类上,制作组还是努力遵照了历史。游戏中的战船分为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四种,它们也是三国时期的舰船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应当是楼船——这种战船因高耸的外形而闻名。
>>>>>>点击关注论坛获取游戏最新资讯<<<<<
>>>>>>点击关注小编获取游戏最新活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