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KPI永远是游戏行业工作者心中的痛。随着用户成本以及营销成本的日趋提升,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收入却难以获得提升。在这个不易度过的寒冬中,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费用,保证稳定的用户群体是每一个手游公司...

每到年终,KPI永远是游戏行业工作者心中的痛。随着用户成本以及营销成本的日趋提升,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收入却难以获得提升。在这个不易度过的寒冬中,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费用,保证稳定的用户群体是每一个手游公司的必修课。根据全世界各地的手游案例,本文整理了三个被证明是有效果的营销思路,供手游从业者参考。

1.为玩家提供实体奖励

Gamester是一家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游戏公司,其创始人沃尔坎塔班曾经在采访中分享自己运营过的一个案例:“在运营的一款合作类游戏里,Gamester做了一个品牌赞助的比赛,我们每周送出部分小奖励,每月送出一个大奖(iPhone)。比赛给游戏带来更多的刺激,因此用户留存增加40%以上,有超过10万名玩家参加这次比赛。”

事实上,实物奖励是国内游戏公司较少采用的奖励措施。虽然现在虚拟世界占据了玩家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是现实中存在的奖励仍然对每一个玩家有足够的吸引力。光光举办活动还不够,如果有可能,游戏公司可以在线下构建社交网络,用线下社交留住用户。

BigGameStory游戏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弗雷德怀在实体奖励方面同样有一个案例:在名为《SealOnline》(国服名称《希望OL》)的端游中,弗雷德怀曾经在游戏中举办了一个为期二周的运营活动。在活动中,玩家可以通过线下活动,获得线下的限定奖励。在活动期间,运营方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小型付费CPA平台在内的各种渠道进行推广。

而厂商也在玩家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建立了线下公会,玩家可以通过线下渠道展开社交活动。最终在公会员工和玩家的推广下,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增加了不少用户,用户登录时间、论坛访问和游戏内付费都有很大的提升。

2.更换玩法,适配玩家

每一款游戏在上线前都经过内部测试,然而内部测试的结果往往和玩家实际游玩体验不太一样。所以有一些游戏会在上线后,根据玩家的反应及时修改游戏内容。在2014年上市的手游《玩具城》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玩具城》的开发公司AngryMobGames在游戏上线后,发现许多玩家在新手引导环节流失。针对这种状况,游戏在上线不久就推出全新的新手教程模式,具体表现为:当玩家很快适应游戏,教程就会提前停止;假如玩家离开游戏一段时间或不适应游戏的操作,新手教程就会重新出现,让所有玩家都有适合自己的新手教程。

除此之外,开发公司还发现游戏关卡难度对导致游戏留存率较低,于是他们有针对性的调整部分关卡的难度,之后《玩具城》的七天留存率上涨了100%。

3.付费率比留存率更重要

虽然现在国内的手游渠道都很重视次日留存或者七日留存,然而盲目追求高留存率对于流水并不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不少游戏中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当游戏的难度较难时,玩家会花费长时间去攻略这款游戏,留存率始终能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不过玩家却因为游戏难度过高无法取得多少快感,导致他们玩到一定程度就删除游戏,留存时间长的玩家难以转换为付费用户。

当游戏难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手开局也能轻松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时,游戏留存率虽没有难度较高时那么好看,可是游戏付费率就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国产游戏中,《奇迹暖暖》和《暖暖环游世界》两款游戏就是通过前期较低的难度,让大部分玩家在漫长的游戏过程中转换为付费玩家。

不管案例和营销思路有多少,根据实际游戏情况和游戏玩家的身份随时更换运营策略才是游戏公司应当瞄准的方向。国内的手游环境每年都会有很大变化,与时俱进,了解手游玩家的最新喜好,才能顺利的度过手游寒冬,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