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了,但是真实的玄奘取经之路可能很少有人了解。虽然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其实真的西游之路也是非常传奇和曲折的,虽然没有小说中的妖魔鬼怪拦路,但是难度系数和精彩程度一点也不比小说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朝高僧玄奘,本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成出家后曾遍访佛教名师,从唐太宗贞观三年起,玄奘编踏上西行的道路,此去一路传奇坎坷,等再回到东土已是17年后。
玄奘在学佛过程中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差异巨大,难得定论,不经对西行去往佛国求取真经,逐渐产生了不可动摇的决心,然而玄奘的西天取经之路从一开始就不顺,阻碍玄奘去天竺国求法的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主要是唐朝官府的限制。
史料记载,唐朝初年虽然不禁止对外经商,但是由于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对于国人走出国门有着严格的限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通行以西行求法,都没有获得唐太宗的批准,在正常出关无门的情况下,玄奘决定采取偷渡的方式去往天竺,这也注定了其取经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艰辛。
首先是追兵之难。公元629年,玄奘趁灾偷渡,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为此李大亮严令玄奘立即回京。趁夜靠绳索翻出城墙之后,因为官府追捕很急,玄奘不得不昼伏夜行,可是玄奘好不容易来到瓜州,正准备继续西行时,凉州的追捕公文也传到瓜州,幸好一个笃信佛教名叫李昌的瓜州小官吏,被玄奘的求法意志所感,撕毁了文书并释放了玄奘,玄奘这才得以继续取经之路。
接下来从瓜州开始,一直到哈密之间的900里旅途,是玄奘西行求经最为艰难的一段。瓜州最大的自然特点是沙漠和大风,前路艰难,没有人愿意冒险给他带路,迷路、缺水和海市蜃楼都消磨着他的意志。在经历了数天断水的危险行进之后,最终玄奘还是到达了高昌国(今吐鲁番县)。
在这里,玄奘和当地的国王麴文泰结为义兄弟,在玄奘离开高昌时,麴文泰为他准备了往返20年所用的物资给养,安排四个人做玄奘的徒弟,并向延路24国发去国书,请求各国国王对玄奘赴天竺求佛法之事,给予照顾和支持。
小说中的唐僧是到西天雷音寺取经,而现实中的玄奘是去哪里呢?答案是当时领众佛教徒无限神往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
它是当时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学府,玄奘到达这里时受到的迎接盛况和小说有得一比,那兰陀寺的僧众闻玄奘抵达时,特派四位长老前往迎接,更有200多僧人与千余信众,捧床盖花香前来迎接,玄奘到那兰陀寺时,正是德高望重的戒贤大师主持此寺,这时戒贤已百余岁。可见他对玄奘异常器重,玄奘在那兰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四处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唐贞观16年就是公元642年,印度国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为论主,参加者有18个国王、3000个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当时玄奘讲论,大家可以随便提问题,但没有一个人能难倒他,此次辩论让他名震印度。
印度国王又请玄奘参加五年一度历时75天的大法会,会后玄奘决定启程回国,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以后,印度国王千方百计挽留,加摩吕波国的鸠摩罗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就给他造一百座寺院,可是这些优厚待遇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因为当年玄奘是偷渡出境,不知道贸然回国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因此,在到达西域王国后,他上表朝廷报告自己私往天竺现请归国,并在惴惴不安中等候朝廷的回复,唐太宗敕令“朕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
玄奘法师于贞观19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迎接的阵仗也是空前的,无论僧俗都来迎接,以至于整个首都的市场都停了,可见当时玄奘取经后的荣誉和名望是何等之高。综上,虽然现实中的玄奘没有成圣,但是取经的精彩程度以及回国后的成就可是一点都不比小说中差,难怪《西游记》的蓝本《大唐西域记》能够成为大唐畅销书,贵在真实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