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球球大作战上线后一扫全国大小城市,让无数的玩家从此知道了“io”这一游戏类别,为日后广大的io类游戏在国内生根发芽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后来贪吃蛇大作战,蛇蛇争霸紧跟潮流,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直...

2015年,球球大作战上线后一扫全国大小城市,让无数的玩家从此知道了“io”这一游戏类别,为日后广大的io类游戏在国内生根发芽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后来贪吃蛇大作战,蛇蛇争霸紧跟潮流,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直到如今“大作战”这一潮流仍未衰退,越来越多的io类游戏出现在市面上。

方块——策略衍生的根源

《方块大乱斗》的玩法第一眼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很像是“方方大作战”——同样是不断吸收散落在场地上的小方块来增大体积,同样是按照“大克小”的规则来击败其他玩家来扩大自己的优势。然而,这个基础规则之于“io世界”,就相当于牛顿三定律之于我们的世界一样,是构成这个世界雷打不动的基础规则。

就像方形与圆形两种形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方块大乱斗》与《球球大作战》是两款截然不同的游戏。“方块”中玩家的游戏角色的成长过程就像堆积木一样,散落在地上的一个个小方块就是一个个积木块,玩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利用这些小方块拼搭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而且当一个个小方块凑成了边长更大的正方形的时候,则会自动合成一个更大的方块。“拼搭”与“合成”构成了“方块”中角色成长的主要过程。

Figure 1吸收并合成更大的方块

每个玩家角色都拥有了不同的形状,这个时候“旋转”也便有了意义。“方块”中玩家不能直接改变自己的形状和大小,但是却被赋予了“左旋”与“右旋”的功能,利用旋转不断调整自身的角度,每位玩家在收集小方块与和对手碰撞的时候就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攻”与“守”的策略性也因此凸显出来。

Figure 2通过旋转调整自身姿态

“方块”并没有采用“球球”那样的吐球和分球的功能,而是加入了完美契合正方形特点的旋转和加速功能。正是因为这两个小小的功能,与方块的特点相结合从中衍生出来的大量的战术与策略,让笔者在进行了数十盘游戏之后,依然对这款游戏保持的较高的新鲜感,

大乱斗——不到最后一秒胜负永远未定

玩过“球球”的玩家都知道,每局比赛中玩家之间有两个不可跨越的鸿沟,一个是球球的大小,还有一个就是玩家间的巨大实力差异。技术高超的玩家,通过四分球,原地分球再秒合这样炫酷的操作能够瞬间吞噬其他玩家。而当球球的体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小体积的玩家将几乎难以撼动其地位。这两点虽然会给玩家带来负面的体验,但也正因如此,球球的对局能够有用很高的观赏性。

其实一开始的《方块大乱斗》并不是现在的样子,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存在“大即无敌”这样的问题,中途死过一次的方块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后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游戏内做出了一个精妙的调整,一下子将原有的玩法策略颠覆——那就是加入了“核心方块”的设定。

顾名思义,“核心方块”是玩家角色中最重要的部位,一旦核心方块被撞碎,玩家角色即死亡。而“核心方块”最大只有5x5的大小,也就意味着,无论对手的体积有多大,只要你能用超过5x5的大小的方块撞到对手的核心方块,对方也将立即宣告死亡。

Figure 3毫无防备的核心方块

“方块”中随着玩家角色的体积增大,移动速度,旋转速度都会下降,加速的冷却时间也将大幅延长,由于机动力大幅下降,加上游戏中许多“刺球”的限制,大方块的可活动范围也大幅度下降,如果玩家没有做好核心方块的保护工作,这种时候体积大反而成为了最致命的弱点,别的小方块可以轻易偷袭大方块的核心方块完成反杀。

在笔者玩过的几十盘游戏中,见到过许多次极限翻盘,有的是“大哥”没有做好核心方块的保护工作,被小方块绕道身后偷袭丢失了前三的宝座的,也有在游戏还剩一分钟不到的时候,利用“大哥”之间的对决,趁“大哥”弱点暴露是出击击碎核心方块,实现“渔翁得利”的,还有的是“大哥”因为没有把握好走位不幸将最大的方块撞到“撞到”刺球上,被其他玩家坐收渔利的,等等。

Figure 4方块再大 也可能被刺球制裁

每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真正体现了游戏名称中的“大乱斗”的特点,尽量填补玩家间的技术差距,让策略和战术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不到最后一秒,游戏的结局无人知晓。这,就是融合了“方块”与“io”两股潮流的《方块大乱斗》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