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字仲谋,人如其字,深谙谋略。一方面以姻亲的方式逐渐同化各大族,另一方面对死不服软的刺儿头采取强硬措施。 孙权一步步成长为权谋王者,并不是一路顺风。 孙刘联盟时,周瑜在远征西川的征途上病逝,吴军...

孙权字仲谋,人如其字,深谙谋略。一方面以姻亲的方式逐渐同化各大族,另一方面对死不服软的刺儿头采取强硬措施。

孙权一步步成长为权谋王者,并不是一路顺风。

孙刘联盟时,周瑜在远征西川的征途上病逝,吴军中缺乏能打的统帅,刘备在南郡边界囤积重兵,然后来求借南郡,此时孙权心里十分气恼,不过无奈周瑜死了,北边曹操也准备报仇,孙权只好听从鲁肃的建议,借出南郡,好歹换一个掎角之势吧。

借出南郡之前,曹操好歹还留**乐进在荆州,结果借出去之后,曹老板把什么乐进李典曹仁夏侯惇全部调集淮南来,一个字,打!濡须口-合肥一带足足打了四五次,要不是有新生的吕蒙蒋钦设计濡须口和长江水军,孙权可就撑不住了。

蜀汉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加速了孙权对于政治黑暗性的认识,让他明白了政治里自己的利益才是一切。

吕蒙的去世使他生前制定的荆州防务产生了巨大变动,不得已,孙权给曹操上表称臣,可以说,此时的孙权在政治上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了。

而夷陵之战,就是他政治能力大展身手的舞台。

刘备来袭气势汹汹,又坚决不肯议和,而北边的曹丕称帝不久,急需建功立业,真的遭到两面打击的话,东吴再牛也完蛋。所以孙权和勾践一样,忍常人所不能忍,投降曹丕。

果不其然,虚荣心作祟的曹丕乐呵呵的接受了投降,坐等着孙权来纳土;结果孙权一打败刘备就翻脸,曹丕才明白上当了,急忙调兵来打,又被大胜之后的吴军击退。

后面,孙权又主动联系刘备要求恢复联盟——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孙权软了,实际上吃亏的是刘备。以后联盟主导权又回到孙权手里,而作为以反曹魏为主旨的蜀汉则别无选择,为了不两面树敌只能选择联盟:孙权再不济了,依靠政治灵活性还可以真的投降曹魏,做一个王公逍遥;而政治死板的蜀汉注定了无法和曹魏讨价还价。

纵观孙权**前二十年,投降多次,非但没有丢尽国土,反而从江东六郡扩展到江南三州,在江北扩展了诸多根据地。

这是国战的魅力,在拥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以权谋而论胜负,是体现每个主公的价值所在,群战三国国战中,有很多像孙权这样的权谋王者,将左右战局的发展,你会是其中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