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一觉醒来时,却发现被黑压压的一群人——严格说来,它们只是一群拥有人的外壳,有着残留的人类AI,但大多残暴木讷,以嗜血食肉为根本理想的生物,其中有些“人”甚至是你的同事、朋友和亲人——所包围起来,...

当你一觉醒来时,却发现被黑压压的一群人——严格说来,它们只是一群拥有人的外壳,有着残留的人类AI,但大多残暴木讷,以嗜血食肉为根本理想的生物,其中有些“人”甚至是你的同事、朋友和亲人——所包围起来,尽管你此时百感交集,但你显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人生了,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逃生!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丧尸危机”下的绝境求生场景。

你需要了解的丧尸知识 名头盖过了吸血鬼和僵尸

丧尸——作为西方文化延伸至全球领域内的娱乐元素,从上个世纪发展至今,从银幕到桌面,从生化主体公园到世界丧尸日,火爆的丧尸元素已经蔓延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为依赖人机交互的第九艺术——游戏,更是对以丧尸为主的恐怖题材情有独钟,从1996年的“生化元年”发展至今,众多生化末日题材的游戏作品让我们对丧尸这个既奇怪又可怕的物种充满了兴趣。

你需要了解的丧尸知识 名头盖过了吸血鬼和僵尸

《生化危机》系列成为了丧尸游戏的代表作

还有数日,《生化危机7》便要正式发布,在此之前,我们不妨浅要了解一下有关丧尸的知识,聊作开胃小菜。

青铜时代:巫毒教和还魂尸

尽管卡普空的《生化危机》成为了经典,但远在《生化危机》之前,丧尸元素便已经活跃在银幕上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

193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白色僵尸(White Zombie)》可谓是最早的丧尸片,在这部电影之中,丧尸(也即还魂者)们是巫术的受害者,它们非但不吃人,不咬人,而是大多台营电子厂所青睐的完美流水线作业员——替资本家兢兢业业做活,而且不拿工钱!

你需要了解的丧尸知识 名头盖过了吸血鬼和僵尸

在这部电影中,丧尸是由巫毒教的巫师唤醒的,这一点倒是还原了源于非洲的巫毒教丧尸文化——同时也是西方丧尸文化的起源。

巫毒教(源自拉丁文Voodoo,意即灵魂)起源西非某地的一种神秘宗教。后由白人殖民者贩卖黑奴时,将这个宗教带到了美洲。美洲的黑奴融合了其他教义与仪式,从而产生了当代最神秘、惊悚而又诡异的巫毒教。

在巫毒教中,神职者巫师的法力和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并通常具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巫师在施法时需要通过一种媒介——巫毒娃娃,这些用纸、蜡、布、稻草甚至是人骨制作的人偶,大多造型狰狞,且一般以报复、仇恨和伤害为目的,通常被外界视为邪恶的标志。

你需要了解的丧尸知识 名头盖过了吸血鬼和僵尸

中国的巫蛊之术(扎小人)与巫毒娃娃如出一辙

巫毒教中最富盛名的角色,丧尸——即会走路的死人,更多意义上变成了巫师控制灵魂的道具。

作为丧尸的控制者,巫师“制作”丧尸一般分两种:

A.杀死活人再“复活”:巫师以毒咒来让正常人死亡,随即复活其尸体,然后便制作成了可供任意驱使的“丧尸宠物宝宝”。

B.直接寻找死人尸体复活。

有部书叫《海地的巫毒教》,其中对“丧尸”有过具体描绘:全身冰凉,能行动,能吃东西,能听从主人对他的指令,但却没有记忆力,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

白银时代:一场政治隐喻和丧尸基本定律

很明显,“人畜无伤”的受害者和劳作者形象对于丧尸来说,的确是没有太多的娱乐意义,我们需要一些“会吓唬小朋友”的残暴丧尸形象。

1968年,乔治·A ·罗梅罗导演的电影《活死人之夜》便成功地将丧尸改造成了嗜血食肉的危险物种。

你需要了解的丧尸知识 名头盖过了吸血鬼和僵尸

尽管这部电影存在许多不足,如群演演技僵硬,再如道具失真——鲜血、内脏细看下全是假的,但不得不服,第一次将生嚼人肉的丧尸盛宴搬上银幕的《活死人之夜》还是成功地让一大批观众为之震惊。

有意思的是,这部现代丧尸电影的鼻祖,却是一场源于美国60年代改革无效所导致的社会萧条、新旧思潮倾轧下的政治隐喻。

这部电影能够被人们念念不忘,在于其中一系列“丧尸行为定律”的经典设定。

A.丧尸存在残留意识,但整体无思考能力,大多依赖本能活动。

B.丧尸的“人”生理想便是——啃食人肉!

C.人类被丧尸咬伤后会感染,一段时间后变成丧尸(或死后变成丧尸)。

D.干掉丧尸必须要爆头才行,打其余地方纯属替丧尸挠痒。

E.本文开头所述的“丧尸危机”下的绝境求生场景——这一幕被后世的各类丧尸题材作品所通用。

32年后——1999年,《活死人之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在文化、历史和艺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影。

一句话,丧尸终于被正儿八经地玩坏了!

你需要了解的丧尸知识 名头盖过了吸血鬼和僵尸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司联系,我司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