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游戏商往往都是牛逼的电影人!”——玩家的大多数 提起游戏CG来,我们第一时间能想起来的或许是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这部CG长片,亦或是《魔兽世界》中的经典CG片段,甚至...

“牛逼的游戏商往往都是牛逼的电影人!”——玩家的大多数

提起游戏CG来,我们第一时间能想起来的或许是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这部CG长片,亦或是《魔兽世界》中的经典CG片段,甚至还有那些黄油中难以描摹却又让人脸红心热的XO片段。

游戏CG那点事:不想当大导演的制作人不是好厂商

开场、落幕、场景衔接,那些画质超凡的CG成为了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可以说,一部炫酷吊炸天的CG是决定游戏能否让玩家接受的重要标准。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CG这个游戏商的宠儿,来看看厂商们是如何在游戏界内摘得奥斯卡金奖的。

源于电影的游戏艺术

CG,全称为Computer Graphics,意为计算机图形学,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表达的方式。

上个世纪60年代,波音公司设计师为改善驾驶员培训教学,使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第一个数字人形,成为了CG技术的雏形。

游戏CG那点事:不想当大导演的制作人不是好厂商

随后,CG技术被科学家用以制作动画短片,从而来展示其科研成果。直至1968年,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使用了线框动画用来描绘飞船集结的场景,才标志着CG技术正式成为了电影的重要元素之一。

游戏CG那点事:不想当大导演的制作人不是好厂商

尽管该技术在今天看来显得落后了很多,可是在当时却代表了电影界的最高水平

几十年内,随着数字图像服务行业的火热发展,CG技术在影视领域内变得炙手可热,并开始蔓延至游戏领域。

酷炫&烧钱

想必很多人都会觉得,相比同期的游戏画面——无论是早期的满屏狗牙还是近年来烧显卡的3A大作,无论是整体特效还是细微末节,CG画面都让前者望尘莫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游戏能够流畅运行的最低标准是30帧/秒,再低了就会出现卡顿现象。假如用一款电脑来运行CG画质的游戏:电脑最低要一秒钟“渲染”出30帧来才行。

但事实上,单帧CG的渲染速度是极慢的,越是高特效的画面便越是如此。为了追求效率,渲染CG一般都需要动用“渲染农场”——超级计算机。即便如此,一些细节过多、特效太高画面的渲染时间也是惊人的。比如《变形金刚3》中钻地机摧毁芝加哥大楼的画面,单帧的渲染时间竟长达288小时,也就是12天。

游戏CG那点事:不想当大导演的制作人不是好厂商

这就是为什么相比游戏画面,CG画面会显得那么“特效爆炸”了。

顶级的CG,需要对画面细节把握到苛刻的程度。以我们众所周知的女性头发丝为例,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做到飘逸如真,设计师往往便需要以根为计量单位来处理发丝特效。这就不难解释,一些对发质特效要求极高的CG电影为何会那么烧钱了。

游戏CG那点事:不想当大导演的制作人不是好厂商

《魔发奇缘》耗资2.81亿美元,公主的金发要比金子贵重得多

CG制作模式:独立&外包

尽管CG技术是一个烧钱机,但对于游戏大厂来说,无论是用于宣传作品,还是说玩综合实力,这部分钱还是很乐意去花的。

厂商制作游戏CG存在着两种模式:

A.外包给专业的游戏CG制作公司,自己只是负责提案和监修;

B.自己斥资开个子公司或者工作室进行独立制作。

若说不同的话,其中并非单是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还存在着游戏商对CG文化的认知。

游戏中的电影人

说到“CG文化认知”这个字眼,有人可能觉得有点文人的酸气。可是我个人觉得,在游戏CG圈子内,论及画面华丽炫酷,硬要去说谁更加牛逼,似乎不太好比较。可是论谁肯用心来将CG做到有内涵,达到艺术的深度,我们便不难区别了。

A.暴雪:十年做游戏,九年做CG

一向以慢工出细活为特色的暴雪除了拥有“暴雪出品,必是精品”的美名之外,被玩家更加津津乐道的就是“十年做游戏,九年做CG”的称呼了。

从《魔兽世界》中那些无与伦比的精品CG,再到《星际争霸2》的中篇CG电影,再到《守望先锋》那独具风格的动画短片,每一款CG,都以直白的台词、简洁的画面、巧妙的镜头、专业的配乐以及合理的剪辑,来传递着暴雪的价值观:或是牺牲,或是救赎,或是责任,或是荣誉……

游戏CG那点事:不想当大导演的制作人不是好厂商

如果把暴雪游戏比喻成一把宝剑的话,这些CG无疑是上面夺目的宝石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司联系,我司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