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Playdead的《Inside》中那个暗黑诡异的世界颇有几分相似,由Tarsier studios开发的《小小噩梦(Little Nightmares)》中的场景同样令人不安且充满谜团。玩家需要透...

与Playdead的《Inside》中那个暗黑诡异的世界颇有几分相似,由Tarsier studios开发的《小小噩梦(Little Nightmares)》中的场景同样令人不安且充满谜团。玩家需要透过小女孩Six视角来感受游戏里那曲折神秘的水下迷宫并寻找脱出之路。至于这迷宫是Six的想象还是噩梦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小小噩梦》外媒前瞻 “童年阴影”中的《Inside》

现实世界中的小孩们往往对生活中那些最平凡的部分缺乏认知,因而他们会对诸如烤箱、黑暗等寻常事物拥有荒谬、夸张的理解。开发团队选择小女孩作为游戏主人公与关卡设计的需求紧密相关的。《小小噩梦》中种种高大壮观的家用品便是孩童看待日常物品和符号的隐喻。在试玩Demo的某个场景中,Six在爬上一串抽屉后够到了一个货架,然后通过墙上的裂隙进入了下个房间。还有一次,她用一台香肠制造机整出了一大溜香肠,并用它们连缀成的“绳子”荡到了房间的另一边。

玩家在游戏里是手无寸铁的,只能充分利用环境条件解谜、制敌。例如Six到达厨房后需要躲避一位丑陋怪异的屠夫,这时候你就得躲到桌子下头、偷偷把烤箱们关上来把敌人从出口处引开。屠夫那仿若惊雷的脚步声、粗重的喘息和刺耳的尖叫都是危险迫近的信号——这只黄皮怪兽可怖、极度扭曲的面貌都源于孩童夸张的想象力。逃脱厨房后,Six乘电梯下行,来到了食物存储区域。那里的场景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尸体袋像晒肉干一样地被挂在冰柜中,断指四散在被血液浸染的地板上。

《小小噩梦》外媒前瞻 “童年阴影”中的《Inside》

《小小噩梦》的冒险历程倒并不像《Inside》那样从头到尾都压抑晦暗(时不时还有点儿视觉冲击),其恐怖感主要靠氛围渲染而非实际游戏设计体现出来。举个栗子:当屠夫抓到Six的时候,紧接着出现的不是野兽吞食猎物的残忍景象,而是逐渐黑屏,这种处理方式实则形象地表达出了孩子对在被成人吓唬时感受到的压迫与恐惧的理解。

《小小噩梦》外媒前瞻 “童年阴影”中的《Inside》

此外,Tarsier studios的这款新作似乎还从《小小大星球(Little Big Planet)》那里汲取了不少灵感,不过考虑到开发团队曾与Media Molecule有过合作,这一点就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了。《小小噩梦》中基于平台的谜题基本遵循和《小小大星球》和其他同类作品相似的套路,Six必须要与周围环境互动才能推进剧情。有时她需要把玻璃罐推下货架,有时她得把手提箱拖到门口垫脚来开锁。

总之,《小小噩梦》是同类游戏中很抓人眼球的一款,如果你喜欢《Inside》的话,不妨也去试试这款将于2017年发行的新作。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司联系,我司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